基隆市水環境改善計畫

西定河-歷史人文

西定河是臺灣基隆市的一條河川,為旭川河主要支流之一。發源於內木山,河長約4,000公尺,流域面積約603公頃。西定河原名蚵殼港,昔日與石硬港(今名南榮河)同為注入基隆海灣的獨立河川。

清朝雍正時期即有漁民築漁寮聚居,由現中山一路虎仔山一帶,沿海岸闢填坡地至崁仔頂﹝今仁愛區孝一路﹞,為基隆創建市街之始,是基隆漳州人的發源地,亦曾是日人基隆廳所在地。

日治時期整治基隆港區河川,將蚵殼港改道使其注入石硬港,匯流處以下河道改稱旭川河。自此,兩條河川成為旭川河的支流。

西定河舊名蚵殼港河,源於內木山溪及大竿林溪合流,兩岸皆山坡,任其依地勢地形漫流至現在的安一路,向現在的火車站邊,小艇碼頭出海。

蚵殼港之地名由來,係出海口於今安和里、樂一里一帶,俗稱火窯仔,集蚵殼燒灰供建材用途而來。

早期居民利用溪流乘船,又因為在這裡可獲取牡蠣,興起養殖業,「蚵殼」成為地方特色,故稱為「蚵殼港庄」。牡蠣的河洛方言叫做「蚵仔」,日久之後,河口累積許多丟棄的「蚵(牡蠣)仔殼」,所以這處河港出口處稱為「蚵殼港」。

之所以命名是:蚵殼港河也就是現在的西定河,人口密集於尖端,境內除了安一路附近的地形是為平地以外,其他的地形大部分都為丘陵地帶,土脊山多,但是出產甚少,西北面多為大竿林山還有佛祖領,東南還有石山。

西定河橫貫,本區中心往昔為水道交通,近以泥沙淤積,船隻不通,且於洪雨季節,每易氾濫成災。

BACK